• --热烈祝贺我会联办的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普活动

          12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0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的通知》(科协办函普字【2020】158号),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南京工程学会和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联办的“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第一届‘天印筑梦·科普智行’”活动,被评为优秀科普活动。

  •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确立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 ——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学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学会动态>

    江苏机械制造产业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时间:2020/7/1 9:48:41    浏览次数:2823    字体:   



    为落实省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6 月 29 日,由省机械工程学会牵头,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协为指导,以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江宁高新区为支撑的江苏机械制造产业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揭牌会议在南京工程学院举行。

    会议由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建春主持。


    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江建春


    省科协、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江宁高新区、南京市科协、院士专家团队、联合办公机构人员以及高新区机械制造企业代表 40 余人出席了会议。省科协、省机械工程学会、南京工程学院和南京江宁高新区的领导为“江苏机械制造产业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左起:史金飞校长、刘广富主任、李政部长、夏汉关理事长


    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夏汉关在致辞中表示,“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充分利用省级学会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根据江苏省机械制造产业创新发展需求而搭建的平台,是省会合作的创新产物,是把科技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的有力举措,必将为地方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他强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从政府和企业的需要做起,就能使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亮堂!

    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李政在讲话中向院士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希望“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高新区和企业评价为标准,集聚高校资源,把产业发展的要求拉到平台上来,好“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各项工作。

    受疫情影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领导未能来宁出席会议,为此,特发来贺信,表示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智力、人才、组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会同地方企业和大专院校以助力江苏省机械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在高端学术引领与推进科技经济融合、技术服务、学术品牌建设、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凌祥代致贺信


    身居武汉,心系南京,中心领衔的中国工程院李德群院士作了视频讲话,他表示,将带领院士专家团队和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的专家,全心全意地服务江苏机械行业,为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为江苏机械制造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院士专家团队专家组组长、南京工程学院校长史金飞讲话,他表示:南京工程学院作为“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撑单位,将为中心有效运转提供大力支持和保障,学校将充分发挥在江宁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紧密合作关系,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高新区机械制造产业的升级创新,力争把中心打造成产业对接精准化、高端资源集成化、综合平台模式化、服务方式联动化、创新应用效率化的高效创新平台。

    江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富、南京市科协和企业代表也在大会上讲话,他们表示,将全力支持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希望能在高新区这片土地上结出硕果。


         南京市科协部长樊中卫    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舒永东


    “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工作在省科协的指导下,省机械工程学会以自身科技资源为基础,组建了院士专家团队,成立了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省机械工程学会、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江宁高新区组成的联合办公机构,制定了院士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发展了第一批会员及技术服务对接企业 12 家,基本构成了工作运作的体系。

    下一步,“专家(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团队将根据江宁高新区企业提出的科技需求,联合大专院校组织专家对接企业,为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以助力江苏省机械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在高端学术引领与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决策与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与高端人才举荐、新产品鉴定、新技术成果评审、企业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诸多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供给。